姓名:趙國慶
介紹:
1986年業余從事膠片攝影與暗房制作 2016年5月參加國家高級攝影師培訓(因國家政策改變,未發國家證書) 2016年10月加入陜西黃河攝影藝術研究院 2016年12月加入陜西人像攝影協會 2017年12月加入陜西省攝影家協會 2018年5月任陜西黃河攝影藝術研究院未央分院副秘書長
首期新時代攝影網在線影展-趙國慶作品展
《大山深處的老兵》
(拍攝于 2017年5月9日) 秦嶺腹地陜西省太白縣桃川鎮店子上村退伍老兵張建華的家。
(拍攝時間2019年5月3日)? ?張建華,1964年3月入伍當兵,參加過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等八次核試驗,1969年2月退伍到陜西省長青林業局工作,1992年左眼失明,1995年病退回到太白縣老家務農,2006年老人的右眼也徹底的失明了
(拍攝于2017年6月7日)? 張建華老人(中)和老伴王風菊(右)、兒子張小強(左)在家門前的合影。
(拍攝于2017年4月18日)? 老伴王風菊一直在當地的村辦小學任教直到退休,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等疾病。
(拍攝于2017年5月9日)? 兒子張小強原在寶雞市某造紙廠工作,因工傷造成右手三級肢體傷殘,后因企業改制買斷工齡后回家。2014年因上樹采摘核桃不慎跌落,又造成腰腿傷殘,基本喪失了體力勞動能力。
(拍攝于2017年5月9日)? 家庭的不幸沒有使張建華老人倒下,他和家人一起用頑強的毅力面對命運的挑戰。為了過上好日子,老張夫婦養殖了土蜂、土雞、牛、羊,種植核桃、玉米等經濟作物。
(拍攝于2017年6月7日)? 每年六月是蜂蜜收獲的季節。搖蜜前,老倆口都要檢查每一塊蜂框中蜂蜜的成熟情況。
(拍攝于2017年4月18日)? 老張一家盡管生活簡樸,但和諧幸福。
(拍攝于2019年5月3日? 站在老張家門口放眼遠眺,整齊的莊稼地引導著人們視線聚焦太白山美麗的風景。
(拍攝于2017年4月18日)? 老張平時不善言談,但當說起參加“兩彈”試驗的歷程,那已經失明的雙眼陡然亮了起來,仿佛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就在眼前。
(拍攝于2017年5月8日)? 沙溝峽里多是河灘地,土少石頭多,老倆口經常去挖土造田。
(拍攝于2017年4月19日) 老倆口生活上是伴侶,干活是搭檔,老板說:我是他的眼,他是我的手。
(拍攝于2017年5月9日)? 由于家里沒有自來水,多年來不管春夏秋冬,還是陰晴雨雪,老張每天都要到附近的小河去挑水。
(拍攝于2019年5月3日)? 2018年秋,老張家從鄰居的養魚場引進了自來水,解決了大部分時間每天挑水的問題(冬天因簡易管道結冰,自來水無法使用,老張仍要去挑水)。
(拍攝于2019年5月3日)? 老倆口為人厚道,與親戚鄉鄰相處和睦,親友們外出時也經常幫他們帶些生活所需品。
(拍攝于2017年9月20日? 自從兒子小強腰腿摔傷后,每年秋天核桃熟了,老張就在老伴的指點下爬到樹上打核桃。
(2017年9月20日)? 老張用手在草叢里摸索著撿拾落在地上的核桃。
(拍攝于2017年5月8日)? 盡管未來的日子依舊是困難重重,張建華和老伴依舊是初心不改,相依相伴,共同面對,攜手前行
允許轉載,轉載時請標注來源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營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